找到相关内容1328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云楼佛教艺交杂录(上)

    光师声之所以,答【龙按:答,「底本」作荅】云:呵此是楗【龙按:键,「底本」作楗】槌集僧得住之相,颇忆曾经举手相引时不?」智者即悟。年至十五,稽颡礼佛。恍焉,见极高【龙按:高,「底本」作南】山,临...嘉树纷积。流风转还【龙按:还,原注曰:一作旋】迳。清烟泛乔石。日泊【龙按:泊,原注日:一作汩】山照红,松映水华碧。畅哉人外赏,迟迟春将【龙按:春将,原注曰:一作眷西】夕。  【龙按:以上据「大正藏」...

    陈祚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3267972.html
  • 汉传佛教寺院的日常行事五 (寺院的法会)

    ……  一心召请,浮生,幻质匪坚,不凭我佛之慈,曷遂超升之路,三  热名香,三伸召请某氏灵魂……  一心召请,累朝帝主,历代侯王,九重殿阙高居,万里山河独据。西  来战舰,千年王气俄收;北去銮舆,...介绍现在寺院仍然举行的一些法会,水陆法会、焰口、开光、斋天、打七、讲经等等。   一、水陆法会   1、水陆法会的演变与流行   水陆法会,全称为“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”,略称为“水陆会”,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1368227.html
  • 唯一的道理(2)

    不善法是指为观照五盖。它们被称为五盖,因为它们妨碍向快乐的发展。五盖为:㈡贪欲、㈡瞠恚、㈢惛沉和睡眠、㈣掉举和疑恼、㈤疑惑。  贪欲渴求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、能以致淹没其中。感官的享受亦、不净和...Sampasaryati——对一切目标的产生皆能不动,比起以往的离执心更加强,这时的心境已渐渐迈向解脱的圣流。  修行者处于行舍正智的顶点时,最后的一项目标,例如:观察于臀部与椅子的接触点,也会相继的消失。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768384.html
  • 文白对照《清凉山志》(1)

    ,不能证入。于是文殊仗剑逼佛。佛言:“文殊住住,吾必被害。吾被害矣,吾谁害吾?”于是五百比丘,自悟本心,了法,皆得法忍。说偈赞曰:“文殊大智士,深达法源底。手自握利剑,逼持如来身。剑佛亦尔,一相...答:“净法界身,本无出没,大悲愿力,示现受生。”故《文殊般泥洹经》云:“佛告跋陀罗,此文殊师利,以大慈悲,生此国多罗聚落,梵德婆罗门家,其生之时,家内屋宅,化莲花,从母右胁而生,身紫金色,堕地能言,...

    明 镇澄 今 苏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4268399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1)

    日月如梭,转眼就是百年啊,一辈子很快就过去!我们过了今天,今天就永远不复存在了,我讲完这句话,讲话的时刻就过去了,不会再回来了。他们哪一个会常存常在?没有常存常在的东西。  人生,事事无常,谁也...的;还有一些就是其它观点了,探讨人生,探讨宇宙,探讨世界……我们认为宗教产生于什么呢?对人影响最直接、震撼最大的是什么呢?就是对生死的恐惧,对生命现象的不理解。因为死表示着生命的结束,标志着与所有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669442.html
  • 论“唯识无境”思想

    梦戏未醒。《摄大乘论》云:“所见是假非真,人生未醒,故唯识”。由此而论,人们的知识、认识、无不被“三自性”所摄,不出“心识”所现。因此“三性”皆是唯识所现。所以说一切法“唯识无境”。  (三)...的,所以说“唯识无境”。《唯识三十颂》云:“是诸识转变,分别所分别,由此彼皆无,故一切唯识。”又《唯识二十论》亦云:“由他识转变,有杀害事业,鬼等意力,令他失念等。”这些都说明了境依识而生起。所以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2369536.html
  •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

    大夫曰。肇法师也甚奇特。解道天地与我同根。万物与我一体。南泉以手指庭前一株花云。大夫时人见此一株花相似也   东村王老卖甜瓜 当行中买卖。不许外人。知。噫时人皆道王老卖瓜。以因行花得佛满果。或云...。永嘉云。弃有着空病亦然还避溺而投火矣   惊觉(去声呼之)声闻 涅槃床上。闻教忽然醒。此颂着空断灭之病。谓此等人心外取法。灭色明空。执蕴界等实有自体。妄计未来诸根境灭以为涅槃。便乃厌苦欣寂...

    忌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669599.html
  • 起信论解惑

    深密相有性无  之义,亦合诸法无我之理,岂非师徒乖舛乎?曰:欧阳因欲  极张相宗依他幻非空非不空之义,则不得不破清辩宗俗有  真无。王君因欲遗遍计所执有实法实生,故亦为显示诸法缘  生无主宰,显现,...而成宗与派。是故宗不可执,派尤靡定也。  始创宗者,龙树、提婆宗般若等以说空,无著、世亲  宗深密等以说有,本不相破。及至清辩,为欲确立空宗,增  进信徒,则不得不极显毕竟空义以破有,护法亦为欲确立...

    唐大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1469651.html
  • 佛经语言研究综述──词汇篇

    知。”《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》卷1“是相应。若见猪儿狗六畜。”《续传灯录》卷18“南山虎咬石羊儿。”唐.法琳撰《辩正论》卷7“临终发中但闻啾啾数千鸡儿声。”唐.义净译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》卷...,页84-87。本文主张中古佛经中的字序对换双音词,顿止/止顿、垢秽/秽垢、侵欺/欺侵、学计/计学,可以从词义、出现年代和使用频率方面进一步讨论。以顿止/止顿为例。“顿止”用例,:“大爱道即与诸老...

    竺家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2369742.html
  • 论 支 遁

    学者“因心起色”说。1按此逻辑,“色不自有”,因心而有;既然心计起色,那么就“虽色而空”。心与色的关系问题,确实是六家七宗中有些立论者的出发点。例如:于法开主识含义。认为,心识,变现万物而万物本空。...我们却找不到任何有力的根据,来证明支遁的即色义谈的就是心与色的关系。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八载有支遁《大小品对比要抄序》一篇,文中多有述及心神之语,:  若存无以求寂;希智以忘心,智不足以尽无,寂不足以冥神...

    贾占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1269908.html